大多數痛經都是因為體內內寒引起?!饵S帝內經》上說,“寒者熱之,熱者寒之”,它告訴我們:對于寒性疾病,只需用熱性藥物或者熱性食物進行調理就可以了。內寒一去,氣血自通,通則不痛。
女生在行經前后或經期,下腹及腰骶部疼痛,嚴重者腹痛劇烈,面色蒼白,手足冰冷,渾身沒力氣,稱為“痛經”,亦稱“行經腹痛”。
痛經實在是女人一輩子的內心隱痛,不少女人從中學開始,就會和痛經不期而遇,大約60%的女性需要每月忍受痛經之痛,從輕微的不適,到身體里一場地動山搖的疼痛。更令人煩惱的是,一個月轉眼就過去了,一切又將重演。就像一個揮之不去的噩夢,讓人越發覺得做女人實在是太不幸了。辦公室里,男同事們干勁沖天地在工作,你卻只能抱著一杯熱水,躲在一邊默默忍耐。為這個請病假嗎?實在太不好意思了。而且什么時候才算到頭呢——只有等到更年期來臨才能解脫,但那也就標志著一生的韶華結束了。

很多清秀的女白領,因為痛經去醫院就診。醫生都會詢問,是不是月經前就開始感覺四肢冰涼,小肚子冰涼?這其實是因為寒性的痛經是最常見的。
道理其實挺簡單的、你也能夠一聽就懂。俗話說'痛則不通,通則不痛',氣血不通,就是痛經的總病根。
醫生沒有給她開藥,而是教她如何做飯,教她做“艾姜煮雞蛋”
一個月后,這個女孩又來復診。她告訴醫生,每天吃一次“艾姜煮蛋”,這個月再來例假的時候,肚子一點都不痛了。
這道藥膳來源于古代名方中的艾姜湯,其中艾葉能暖氣血而溫經脈,專治女性氣血寒滯、腹中冷痛;干姜能去臟腑之沉寒,最擅治下焦虛寒、胃部冷痛;而在艾姜湯中加入雞蛋和紅糖,則能補血活血、扶正祛邪,這就是艾姜煮雞蛋治療痛經的原理。
當然,除了寒氣以外,導致氣血不通的原因有很多,氣血虛、氣血瘀、氣血熱……總之,都跑不了與氣血有關。針對不同的原因,中醫確定了不同的治療方法:
1.肝腎虛損
癥狀:月經干凈后1~2日出現腰酸腿軟,小腹隱痛不適,或有潮熱,頭暈耳鳴等。
療法:應服具有益腎養肝止痛作用的藥物,或是多吃點川芎丹參煲雞蛋。
2.氣血虛弱
癥狀:經期小腹綿綿作痛,月經量少,色淡質薄,神疲乏力,面色蠟黃,食欲不佳,大便溏瀉等。
療法:應服具有益氣補血止痛作用的藥物,如烏雞白鳳丸,還可多吃羊肉。
3.氣滯血瘀
癥狀:經前或行經期間出現小腹脹痛、乳頭觸痛、心煩易怒,經量少或行經不暢等。
療法:應服具有疏肝理氣、化瘀止痛作用的藥物。食療可以用益母草煮雞蛋。
4.陽虛內寒
癥狀:經期或經后小腹冷痛,月經色淡量少,伴有腰酸腿軟,手足不溫,小便清長等。
療法:應服有溫經散寒,養血止痛作用的藥物。比如紅糖姜湯,對寒性痛經就非常有效。紅糖具有補血、散瘀、暖肝、祛寒等功效,生姜有補中散寒、緩解痛經的功效。二藥合用,能補氣養血,溫經活血。
同時,女性朋友在經期注意飲食和日常生活習慣等也有助緩解痛經,痛經患者在月經來潮前3~5天內飲食宜以清淡易消化為主。應進食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,不宜吃得過飽,尤其應避免進食生冷之食品,因生冷食品能刺激子宮、輸卵管收縮,從而誘發或加重痛經。月經已來潮,則更應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,如辣椒、生蔥、生蒜、胡椒、烈性酒等。此期間病人可適當吃些有酸味的食品,如酸菜、食醋等,酸味食品有緩解疼痛作用。
此外,痛經者無論在經前或經后,都應保持大便通暢。盡可能多吃些蜂蜜、香蕉、芹菜、白薯等。因便秘可誘發痛經和增加疼痛感。
百川健康研究院專注研究臍療文化23年,對于臍療有了深刻的理解,目前推出了圣透力中藥肚臍貼,做到最簡單的方式就可以達到全民保健的效果。
推薦閱讀:肚臍保養的六大注意事項你都知道了嗎